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兰大科研团队科学育种二十余载 播撒高山草原希(2)

来源:家畜生态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4-2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除了硬实的问题,课题组的研究还需克服野生牧草的第三大不良习性——裂荚:种子还没成熟豆荚就开裂了,因此散落土中无法完成收获。为了降低裂荚率

除了硬实的问题,课题组的研究还需克服野生牧草的第三大不良习性——裂荚:种子还没成熟豆荚就开裂了,因此散落土中无法完成收获。为了降低裂荚率,课题组从豆荚的卷曲度、组织离层、裂荚力、控制基因等方面开展机理研究。

“目前,解决问题主要是靠栽培技术,包括喷施化学药剂或分期收割。”王彦荣说。与此同时,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副院长刘志鹏教授也正在通过分子辅助育种和传统育种,培育抗裂荚高产新品种。

“牧草相较于农作物更为复杂,一方面是多年生,其次是异花授粉。因此,牧草群体的性状控制机制更为复杂,选育抗裂荚品系是课题组未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南志标说。

通过对收种子后的干草的粗蛋白含量比较和对湖羊的喂养试验,“兰箭1号”和“甘青”歪头菜营养成分接近,高于紫花苜蓿,这证明歪头菜是一种具备较强越冬能力和种子生产性能的优质豆科牧草。

课题组由此建议,“甘青”歪头菜可作为牧草或天然草地补播,适宜整个青藏高原地区,种子生产可在海拔3000米以下地区进行。

20载育种志在生态报国

200毫米等降水量线,是干旱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自然分界线、草原与荒漠、荒漠草原的自然分界线。在我国,干旱半干旱区域、盐碱地占到国土面积的50%以上。

1997年以来,在甘肃省科技厅、林草局和国家科技部的连续支持下,南志标课题组先后承担了甘肃省“九五”和“十五”重点攻关项目:“高山草原豆科牧草选育”、国家“973计划”项目、“中国西部牧草、乡土草遗传及选育的基础研究”和“重要牧草、乡土草抗逆优质高产的生物学基础”项目,以及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草类植物种质创新与品种选育”、甘肃省林草局“高山草原优质豆科牧草新品系歪头菜种子扩繁及生产关键技术研发”等项目。

在连续两个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的支持下,对我国北方主要乡土草种研究所获部分成果进行系统总结的专著《乡土草抗逆生物学》于2021年11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从2000年至今,课题组通过多种手段面向西部开展植物逆境育种,通过多种技术,解决了耐干旱、耐高寒、耐盐碱等多个育种难题。2021年6月,草地农业科技学院选育的6个新品种通过甘肃省草品种审定。

“比如陇东长芒草适宜在半干旱地区种植,既可以用作生态草,也可用作牧草;河西野大麦耐盐碱性强,可用于盐碱地的治理;腾格里霸王、腾格里白沙蒿和腾格里牛枝子适宜在极其干旱的荒漠区生长,主要解决生态问题;祁连醉马草适用于祁连山地区及其类似生境的生态治理。”王彦荣说。

除了缓解生态问题,课题组培育的新品种给许多地区的环境修复带去了福音。在内蒙古乌海市,工人在挖矿的过程中又会堆出一个100米左右高的新“山”,也叫排土场,矿山养护成本高昂。课题组用草灌结合的方式,将腾格里系列的品种覆盖其上,不仅解决生态修复问题,而且节水,大大降低了养护成本,观赏性也较高。

早在改革开放初期,任继周院士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将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分为前植物生产层、植物生产层、动物生产层、后生物生产层。这一理论早已被学界广泛接受,草原学由此向草业科学发展。

“在前植物生产层,景观、生态建设都需要种子的助推;在植物生产层,牧草新品种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动物生产层,牧草新品种可以促进天然草原的构建,解决家畜的进食问题,让人吃人粮,畜吃畜‘粮',保障我国食物安全;在后生物生产层,种子也有重要的商品价值。哪个环节都少不了优良品种的培育,可以说这是一个物质基础。”王彦荣说。

经过20多年的探索,南志标院士课题组逐渐从传统的育种方式为主,向与现代分子技术相结合转变;从传统的关注产量向兼顾品质和抗性转变,在西部的逆境为草类新品种培育开创了新的道路。

目前,全国获批转基因中间试验的牧草新品系一共16个,而由兰州大学研究的占了8个;另外利用内生真菌提高牧草抗性的育种也获得了重要进展。“在草育种方面,我们虽然不是开始最早的,但起点高、进步快、特色鲜明,希望能为解决国家西部天然草地退化、改土肥田、生态安全提供帮助。”南志标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马富春 通讯员 法伊莎 来源:中国青年报

文章来源:《家畜生态学报》 网址: http://www.jcstxbgw.cn/zonghexinwen/2022/0425/699.html



上一篇:天气渐热 警惕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下一篇:播撒高山草原希望的种子

家畜生态学报投稿 | 家畜生态学报编辑部| 家畜生态学报版面费 | 家畜生态学报论文发表 | 家畜生态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家畜生态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