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云南野象为何迁徙?专家:大概率是寻找新栖息(2)

来源:家畜生态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5-1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红星新闻记者 林聪 ▲近日,原本生活在西双版纳州勐养保护区的15头亚洲象向北迁徙,进入云南玉溪峨山县地界。图据网络 象群不时出现在人类居住区,

红星新闻记者 林聪

▲近日,原本生活在西双版纳州勐养保护区的15头亚洲象向北迁徙,进入云南玉溪峨山县地界。图据网络

象群不时出现在人类居住区,并且离人类密集居住区越来越近,不禁让人好奇,迁徙的象群迷路了吗?“大象一般是靠记忆确认路线。”张立表示,不能按照人想法去揣测大象。象群离开原来的栖息地向外扩散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按照之前的经验前往某个区域,有一个固定的目标。另外一种情况则是,以游荡的方式向外探索,没有明确的目的地,本身就是不断试错的过程,不存在迷路一说。

另据2016年7月发表在生态学报的《普洱市亚洲象栖息地适宜度评价》,亚洲象在我国仅分布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普洱市的思茅区、澜沧县和江城县,以及临沧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亚洲象生存所面临的最大威胁是栖息地的丧失和破碎化。近年来普洱市亚洲象的种群数量不断增加,已经从最初于1996年由景洪大渡岗乡的勐满、大荒田进入普洱境内的1群5头增加到80余头,约占全国亚洲象总数的40%。随着亚洲象种群数量的增加,人象之间的冲突随之加剧。

记者从云南省林草局官方获悉,截至5月29日21时,在玉溪市峨山县逗留6天的亚洲象群进入玉溪市红塔区境内。为防止象群继续北迁,造成更大威胁,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成立亚洲象北迁安全防范工作领导小组和7个专项工作组,进一步加强现场指导。29日晚,国家林草局派出5名专家和领导到红塔区安哨指挥部共同商讨应对象群北迁相关措施。

迁徙的家族群包含若干个家庭群

大象不知道前方是否有适合的栖息地。知道答案的人类该如何告诉它们呢?张立表示,一般都会先采取食物引导,成本低且易实施。同时亚洲象是食草动物,食物里缺钠,必须定期补充钠。之前在他参与的勐海守护亚洲象栖息地改造项目中,工作人员在整理红外相机拍到的照片中,发现野象多次光临人工硝塘喝水的画面,说明了人工硝塘在引导亚洲象进入特定栖息地活动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亚洲象是亚洲现存的最大陆生动物,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我国的亚洲象一般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普洱和临沧一带,数量大约300头左右。其象牙可达1米多长,眼小耳大,耳朵向后可遮盖颈部两侧,体长5~6米,身高2.1~3.6米,体重达3~5吨。“亚洲象几乎没有天敌,这次迁徙较大概率是为了寻找新的栖息地。”张立表示。

文章来源:《家畜生态学报》 网址: http://www.jcstxbgw.cn/zonghexinwen/2022/0513/707.html



上一篇:以生态之眼观“胡焕庸线”
下一篇:王利华:应尝试建立一种生态学的近代叙事

家畜生态学报投稿 | 家畜生态学报编辑部| 家畜生态学报版面费 | 家畜生态学报论文发表 | 家畜生态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家畜生态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