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警惕!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已进入流行期!

来源:家畜生态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5-0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天气热,蜱出没,警惕这种传染病! 随着气温升高,蜱虫进入繁殖活跃期,由蜱虫叮咬引起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也随之进入流行期。岳西县疾控提醒大家,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要

天气热,蜱出没,警惕这种传染病!

随着气温升高,蜱虫进入繁殖活跃期,由蜱虫叮咬引起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也随之进入流行期。岳西县疾控提醒大家,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要做好防护,谨防蜱虫叮咬,积极预防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蜱虫长啥样?

蜱虫,又称壁虱、扁虱、草爬子、狗豆子等等,可寄生在羊、狗、牛等家畜的体表,也可存在于丘陵、山区的草丛、树林中。它芝麻粒大小,咬起人来不疼不痒,却能传播致死病毒,危害极大。

什么是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由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引起,是我国2010年首次发现的一种新发急性传染病,部分病情严重,发病2周左右可导致死亡,通过蜱虫叮咬、直接接触病人的血液和分泌物传播。因为目前没有疫苗所以做好预防非常关键。目前还没有疫苗可以预防。

蜱虫叮咬后,如果出现发热或身体不适症状,应及时送医。大多病人可治愈,少数病例病情危重

日常生活中要如何预防?

一是要清理住家附近的环境卫生,清理杂草,清除垃圾,打扫禽畜圈舍,避免蜱滋生。家畜、家禽等采用圈养,减少野外放牧,若发现家中宠物、牲畜有蜱寄生时可以用杀蜱的药剂进行药浴。

二是从事田间劳动或野外旅行时不要在草地上坐、卧等长时间停留;提倡穿长袖衣服,穿浅颜色衣服,便于及时发现蜱虫;不要穿凉鞋;应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里;户外游玩、劳作后尽快洗澡更换个人衣物,检查有无叮咬;裸露的皮肤可以涂抹驱避剂。

三是对于已经被虫叮咬形成的伤口,要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并在随后的2周密切注意身体状况。如出现高热、乏力等身体不适,要及时去正规医疗机构就诊,通过血常规检测及动态复查可以及早提示是否感染该病,以便及时进行治疗。

四是该病也可以通过接触患者的血液及分泌物等体液感染健康人。参与护理的亲属要戴口罩、戴手套,避免直接接触患者血液等体液;如果不慎接触应及时清洗消毒;清洗消毒前绝对不要用手摸嘴唇、揉眼睛、挖鼻子等。与该病患者有密切接触的人在随后的1-2周也要密切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如果已经被蜱虫叮咬怎么办

蜱虫夺命固然可怕,但是被蜱虫叮咬后切勿恐慌,不要直接用手将蜱摘除或用手指将蜱捏碎。而且,不是被蜱虫叮咬,就一定会患病,这与蜱虫是否带病毒和个体身体素质有关。一旦出现疑似症状或体征,一定要尽早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做到疾病早发现早治疗和正规治疗。

小虫虽小,危害甚大

户外游玩或工作时

蜱虫叮咬不可轻视

一定要做好防护!

敬请扩散提醒!

部分内容来源山东疾控

文章来源:《家畜生态学报》 网址: http://www.jcstxbgw.cn/zonghexinwen/2022/0508/705.html



上一篇:最古老家畜基因组揭示山羊起源
下一篇:以生态之眼观“胡焕庸线”

家畜生态学报投稿 | 家畜生态学报编辑部| 家畜生态学报版面费 | 家畜生态学报论文发表 | 家畜生态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家畜生态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